痒,是皮肤在“报警”,可别一上来就挠破皮,或者狂涂激素药膏。中医说“无风不作痒,无湿不成疮,无热不红肿”,尤其是那种又痒又出水、抓完发红发烫的皮肤问题,根子多半是“湿热下注”或“风湿热邪”纠缠不清。
这时候,两味平民中药一出手,清热除湿,止痒如神,家家都能备。
头一号:苦参。
这味药听着就“苦”,可正是这股苦寒劲儿,让它成了“皮肤科清道夫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说它“疗恶疮、下血、赤白带、杀虫”,专清下焦湿热。湿疹、阴囊潮湿、肛周瘙痒、脚气流水,只要见皮色发红、渗液、味重,多半是湿热作怪,苦参就是“灭火队长”。
内服可配3克泡水,外洗更妙:苦参10克加地肤子10克,煮水放凉后湿敷或坐浴,瘙痒立刻“偃旗息鼓”。它归心、肝、胃、大肠经,从内到外剿灭湿热。
第二味:地肤子。
别看名字冷门,它可是“止痒专药”。《本经逢原》称其“扫皮肤之风,利膀胱之水”,能清热利湿、祛风止痒。不管是荨麻疹、皮肤瘙痒症还是老年性皮肤干燥痒,只要是有“风”有“湿”,地肤子就能上场。
它性轻上扬,善走肌表,像一把小扫帚,把皮肤上的“风邪湿毒”统统扫走。常与苦参搭档,内服3克,外用10克煮水洗,双管齐下,效果翻倍。
为啥这两味药这么灵?
现代研究发现,苦参含苦参碱,有抗炎、抗过敏、抑菌作用;地肤子含皂苷,能缓解皮肤刺激。两者合用,既治标(止痒),又治本(清湿热),还不贵,几块钱能用好一阵。
但得提醒一句:寒湿或血虚风燥型的痒:比如皮肤干裂脱屑、遇冷加重,这两味药就别用了,寒上加寒更遭罪。
辨证要点看:红、肿、热、出水,才是湿热;干、裂、糙、脱皮,多是血虚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洪萨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官网-股市行情配资-证券配资最简单最准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